一训三风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国体育足彩网, > 一训三风

一训三风

校训:厚德博学

出处:“厚德”出自《周易》: 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意谓: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,君子应增厚美德,容载万物。“博学”源自《论语.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。其后,《礼记》又云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意谓善学之人,广学博识、审时度势、慎终追远、明辨是非、笃行不悖。

核心思想:崇厚育人大德,广博教书真学。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民教师。教书育人是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要求。“厚德博学”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具体体现是培养高尚的育人德性和德行,培养广博的教书才能和学识。

现实意义:“厚德”表明我校的首要任务在于致力培养人的品行、道德、操守。德的内涵具有强烈的传统性和时代性,既有千年中华文明的德之龙脉,也有当今崭新社会德之荣辱。培养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,是我们的理想追求。博学,就能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当教师亦当以“博学”为根基,对学生而言,“博学”更是其适应社会、服务民众、报效祖国的根本,必须开阔眼界,广泛涉猎,掌握搜集、筛选、处理信息的能力。

 

校风:知行统一

出处:明武宗正德三年(1508),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(王阳明)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,首次提出知行统一说。“知”,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。“行”,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。因此,知行关系,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,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。哲学家认为,不仅要认识(“知”),尤其应当实践(“行”),只有把“知”和“行”统一起来,才能称得上“善”。

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浚,他的名字即是接受了王阳明的 “知行合一”的思想,改名为行知。他主张“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,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。”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。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”“知轻行重”,认为:“真知即所以为行,不行不谓真知。”

核心思想:真知教书育人之理,真做教书育人之事,真审教书育人之美,真信教书育人之魂,真成教书育人之业。唯有真知才能真行,唯有真行才能真知,唯有真的知行统一,才能真正成就教书育人的事业,实现人民教师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。

现实意义:知与行的统一,是认识论、实践论的基本要求,也是讲社会公德的基本原则。认知只有赋之实践,才具有彻底的意义。古人说:“道虽近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”,一个富有远大抱负的教院人,应该既掌握渊博的知识,又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,脚踏实地、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理想、有能力、有责任感的人。”

 

教风:学高身正

出处:我国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名言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”

核心思想:担当教书育人使命,要求教师注重德才兼备,既要教书,更要育人。在深刻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,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有所影响。“学高身正”是“厚德博学”和“知行统一”在教师身上的集中体现。

现实意义:“学高”,是指每位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技能,师者惟有“学高”方可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。“身正”,是指每位教师生应具有的品行修养,言行方面要光明正大,成为社会的楷模。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,师者惟有“身正”方可立己树人。“学高身正”充分揭示了德与才的内在统一,是教师做人和从教的基本准则。“学高身正”作为教风,既包含了大学的共性追求,又彰显出学院鲜明的个性特质;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,又显示出了强烈的时代精神。

 

学风:勤学善思

出处勤学:《东观汉记·桓荣传》:“ 荣少勤学,讲论不怠,治《欧阳尚书》。”《警世通言·老门生三世报恩》:“﹝蒯悟 ﹞依旧留在衙门中勤学。三年之后,学业已成。”

善思:学贵善思,思以致远。孔子云“学而不思则罔”

核心思想:勤奋求知,善于思考。勤奋是一种自觉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,是实现学生厚德博学、知行统一要求的前提;善思是一种治学的方法和联系实际的路径,是学生实现厚德博学、知行统一要求的关键。

    现实意义:莘莘学子在有限的大学时光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,需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,只有勤奋努力才可能取得优良的成绩。在学习中不满足于书本上、课堂上的内容,善于思考、勇于探究,才能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。用“勤学善思”鞭策自己,才能不虚度光阴,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,进入积极自信的学习状态,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,使校园充满浓郁的学习氛围。



联系我们

雁塔校区:西安市雁塔区兴善寺东街69号 邮编:710061

长安校区: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101号 邮编:710100

联系邮箱:dzbgs@snsy.edu.cn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视频号

学校微博